产品搜索
从“盐城”到“绿城”:书写新时代的“风光”传奇--【绿色中国】
作者:安信11    发布于:2023-04-12 16:37:04    文字:【】【】【
摘要: 每当夜幕降临,江苏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红升村里,家家灯光陆续亮起,村中道路上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也发出柔和的光芒。
 “20世纪80年代,村里刚通上电,那时晚上还经常停电,夏天电风扇都用不起来。”回想曾经电力匮乏的年代,安信11说。

  近日,记者在红升村新型农村社区看到,抬头绿树成荫,低头碧波清清,错落有致的小楼掩映其中。这里每家每户的屋顶都装有光伏发电板,为乡村生产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能”。

  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盐城,数千年来依靠风吹日晒进行海水制盐,创造了璀璨的海盐文化。但这座在滩涂上生长起来的城市,曾经因为没有煤炭、石油等传统资源,致使电力资源匮乏,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到数千公里之外的山西买煤运煤用于发电。如今,盐城依托沿海“风光”之利,开发绿色能源,打造“国际湿地沿海绿城”,全力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每使用100度电,就有约60度电来自新能源

  4月9日,盐城沿海滩涂阳光明媚,和风吹拂,中节能东台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加勇带着员工对“风光渔”基地的光伏设备进行维护。

  位于盐城东台的“风光渔”基地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滩涂风光电产业基地,按照集约集聚开发理念,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面养殖,形成了“风光渔”互补、循环经济、高效养殖、生态科普旅游四大特色示范区。

  “每年发电接近1亿度,相当于减少消费4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000吨。”安信11用一串数字展示项目成果。

 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迈向两个“2000”蓝海

  一块块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徐金芳告诉记者,红升村的屋顶光伏项目让村民们尝到了免费用电的甜头,“每户每年可以发电3700多度,免费用电1200度,享受收益25年。”

  爱好花草的徐金芳在自家近30平方米的小院里栽种了海棠、兰花等数十种绿植,眼下院内砌红堆绿,春色融融。徐金芳说,“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村里家家户户都在争创“美丽庭院”。

  和红升村一样,盐城越来越多的乡村都在以“农业+光伏/风力”模式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招引农业观光项目,做好农旅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

  生态是盐城最宝贵的家底,也是盐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特色,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是实现江苏省委赋予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定位的“破题之钥”。
沿海发展智库执行主任、江苏沿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振亚认为,江苏沿海风电、光伏电以及氢能源等产业链将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期。江苏沿海地区积极探索临海、近海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经验,发挥可再生能源优势和海洋降碳固碳功能作用,将加快建成可再生能源基地和蓝色碳汇功能区。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3  安信11绿色能源科技